中文
Perspective

帝國主義如何策劃侵略戰爭

2025年3月20日週四,當地人在葉門沙那查看據報導遭美國空襲的現場。 [AP Photo]

美軍於3月15日空襲葉門首都沙那(Sanaa)的住宅區 ,造成53名男女老幼死亡。攻擊目標包括胡塞政府的政治領袖。葉門是中東最貧窮的國家,多年來飽受美國所支持的轟炸,以及沙烏地阿拉伯所蓄意製造的飢荒之害,導致40萬人死亡。

美國空襲違反多項國際法和條約,而策劃、實施和執行攻擊者,則犯下以下戰爭罪行:

  • 無端發動攻擊,違反《聯合國憲章》與《羅馬規約》禁止使用武力的規定。 
  • 針對並殺害未參與戰鬥的政治領袖,違反《聯合國憲章》、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》和《羅馬規約》的保護。 
  • 使用不區分軍事與平民目標的武器或戰術,違反《日內瓦公約》與《羅馬規約》所列的禁止肆意攻擊的規定。

本週一(2025年3月24日)即美軍對葉門發動襲擊10天後,美國《大西洋月刊》的報導,揭露川普政府高層官員在策劃襲擊葉門的群組討論中,無意中加入該雜誌主編戈德堡(Jeffrey Goldberg)。

戈德堡發現自身參與發動非法侵略戰爭的犯罪陰謀,於是他盡責地退出群組討論,通知共謀者這項錯誤,10日後才發表討論的摘錄。

戈德堡意外遭納入戰爭計畫之事,引發民主黨與媒體的憤怒,這並非由於侵略戰爭的罪惡,或正在策劃的戰爭罪行,而是因為討論並非以安全的軍事管道所進行。

眾議院民主黨領袖杰弗里斯(Hakeem Jeffries) 呼籲國防部長赫格塞斯(Pete Hegseth) 辭職,指稱部長的行為「震驚人們的良知」。並且「可能違法」,原因不在於謀殺平民,而是他無意中使罪行曝光。

2025年3月21日週五,國防部長赫格塞斯(右)走出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。 [AP Photo/Mark Schiefelbein]

但民眾關注並非在於討論這項陰謀的管道,而是該陰謀內容。此次遭洩漏的討論內容讓我們一窺美國如何準備、發動侵略戰爭,以及以欺騙手段為侵略戰爭辯護。儘管川普政府官員可能使用不同的通訊平台,但它的內容反映前幾任政府所發動無數戰爭,背後的計畫與欺騙。

Signal應用程式上的貼文,記錄了川普政府高層成員間,就葉門發動新行動的時機與可行性的討論。儘管副總統范斯(James David Vance) 主張延後攻擊,但川普由他的法西斯主義顧問米勒 (Stephen Miller) 與該團體溝通,最終決定立即發動攻擊。

討論明確指出,對一個貧窮、無防禦能力的小國發動攻擊純粹是一場「選擇之戰」(a war of choice),目的是向世界宣告,美國仍是主導全球的軍事強國。(譯註:「選擇之戰」,不同於「必要之戰」)

一如國防部長赫格塞斯(Pete Hegseth)在討論所解釋,「這與胡塞武裝無關」,即美國此次攻擊名義上的目標。相反,攻擊的目的是「恢復航行自由」與「重建嚇阻 」。

攻擊葉門的公開理由是,葉門胡塞政府於聲明中表示,除非以色列停止阻止糧食進入加薩,否則胡塞政府會繼續阻止以色列船隻穿越紅海。

由於以色列作為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,反抗以色列視同挑戰美國帝國主義。所以應以雷霆萬鈞的暴力回應,向世界各國發出訊息,用赫格塞斯的話來說,這是「重建嚇阻」。

自美國成為帝國主義強權以來,每次都向公眾宣稱,美國所進行的數百場戰爭、軍事行動和破壞穩定的行動,皆是因應迫在眉睫的威脅。除非美軍採取行動,否則 「人民將會死亡」,一次次向民眾宣傳此事。然而有關攻擊葉門的對話清楚顯示,這種 「迫在眉睫的威脅 」並不存在。

在討論中,川普提名的國家反恐中心頭子肯特(Joe Kent) 寫道:「這個時間表沒有任何時間的因素。我們在一個月內就會有相同的選擇」赫格塞斯補充道:「等待幾個星期或一個月,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算計」

川普政府遭曝光的針對葉門的戰爭計畫,所顯示最迫切的問題是:政府目前正在準備其它哪些「選擇之戰」?

多位參與討論葉門襲擊事件的人士先前在聲明中明確表示,美國軍事侵略的中心目標是中國。用赫格塞斯的話來說,中國是世界上唯一「有能力與意圖威脅我們核心國家利益」的國家。

世界首富、最重要的軍事承包商Space X的執行長馬斯克 (Elon Musk) 於本月初赴五角大廈參加有關美國對華作戰計畫的機密簡報,其中包括具體的攻擊目標。據報導,會議最終因消息洩露給媒體而遭取消。

但安排這類會議的事實本身引發一個問題:川普政府是否正在制定與中國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、經濟第一大國,以及核武第三大國開戰的時間表?

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負責人四星上將米尼漢(Mike Minihan)於 2023年1月發出一份內部備忘錄,預言中美將於2025年爆發戰爭。他寫道,在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,「習的團隊、理由和機會係與 2025 年一致。」,並敦促部隊「考慮個人事務」,經由向「7公尺高的目標」練習射擊,並強調「首重殺伐狠戾。瞄準頭部。」

在關於攻擊葉門的討論中,范斯所提出的主要擔憂是「民眾不理解此事,也不明白為何有必要攻擊葉門」。

這無疑是川普政府策劃對華戰爭的核心問題:如何讓美國人民接受一場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戰爭,一場至少會導致大量美軍死亡、耗費數千億美元、最壞的結果則是,造成美國主要城市遭受核子毀滅的戰爭?

《外交事務》近來一篇文章就此提問。美國外交政策權威雜誌以「美國會對中國開戰嗎?」為題指稱,儘管「大多數美國人表示他們想退出世界舞台」,也就是減少發動戰爭,不過,與中國的戰爭,一旦描述成為美國遭受攻擊,採取反擊,輿論遂可能轉變。

文章替出,「但在7月份就一般美國民眾,以及前美國決策者所做的調查,我們發現,如果人民解放軍在南中國海攻擊美國軍艦,大多數人則明顯支持攻擊中國」。

此事與川普所提名的國防部政策副部長科爾比(Elbridge Colby) 的觀點一致。科爾比在2021年出版的《拒絕戰略》(The Strategy of Denial)一書中指出,美國必須確保與中國的任何戰爭,看起來像是北京「開了第一槍」。他寫道,華盛頓必須「蓄意使中國不得不增強聯盟的決心」,也就是引發可以用於向公眾與美國盟友證明戰爭正當性的回應。

科爾比宣稱:

或許確保中國遭到如此看待,最明確,有時也是最重要的方法,就是確保它是先發制人的一方。 人類的道德直覺中最根深蒂固的莫過於,認定動手的一方必然是侵略者,理當承擔更大道德責任。

換言之,美國要成功動員民眾支持與中國開戰,就必須上演一齣二十一世紀版1898年美國緬因號戰艦(USS Maine)沉沒事件,該事件為美國奪取古巴、波多黎各與菲律賓,炮製藉口,或是上演一齣北部灣事件(the Gulf of Tonkin incident,也譯為東京灣事件),該事件用來為美國大規模升級越南戰爭製造藉口。

襲擊葉門事件遭洩露的討論,必須視為警告。川普政府正在領導一個掠奪與犯罪的金融寡頭集團,該集團深陷政治、經濟與社會危機,又面臨著國內日益高漲的反對聲音,該政府有能力犯下任何罪行,包括發動全面的全球侵略戰爭。